ICS 17.180.30
CCS N 17
T/ZZB 2661—2022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exhaust
2022 - 03 - 28发布 2022 - 04 - 28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 准
T/ZZB 2661—2022
I 目 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分类与构成 ................................ ................................ ........ 1
5 基本要求 ................................ ................................ .......... 2
6 技术要求 ................................ ................................ .......... 3
7 试验方法 ................................ ................................ .......... 5
8 检验规则 ................................ ................................ .......... 7
9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 ............................ 8
10 质量承诺 ................................ ................................ ......... 9
T/ZZB 2661—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春来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杭州因诺维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梦春、于志伟、唐怀武、李道俊、刘立富、盛润坤、王超、温作乐、蒋建平、
姜阅、屈颖、孙俊杰、姚嘉诚、陆生忠、郭杰、张涵。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王丽英。
本文件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T/ZZB 2661—2022
1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构成、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以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光学原理,远距离感应测量行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检测系统(以下简称
“遥测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208 —2017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T 518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
GB/T 11606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 15479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 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845 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法)
JB/T 11996 机动车尾气遥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SJ/T 11235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JJF 1835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校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5181 、JB/T 11996 及HJ 845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与构成
4.1 分类
按结构和应用方式分为固定式遥测系统和移动式遥测系统两类。
4.2 构成
4.2.1 由遥测主机、遥测副机、工控机、摄像系统、速度传感器、车牌识别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共七
部分组成。
4.2.2 遥测主机:受工控机无线或有线控制,控制发送红外检测光束、紫外检测光束、不透光烟度检
测光束、测速激光 检测光束和指示激光器光束,接收通过遥测副机反射返回的检测光束。同时显示三种
T/ZZB 2661—2022
2 检测光束的光照强度,控制标准气校准,实时在线监测机动车尾气中的 CO、CO2、NO、HC、不透光度、
速度和加速度;将数据通过无线或有线发送给工控机。
4.2.3 遥测副机:将遥测主机发出的红外检测光束、紫外检测光束、不透光烟度检测光束和测速激光
检测光束反射回遥测主机。
4.2.4 工控机:安装有系统控制软件,协调各部件工作,完成视频和数据采集,通过牌照识别算法、
速度加速度计算、不透光烟度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
4.2.5 摄像系统:
a) 由摄像机、 L型立杆(或龙门架) 和供电单元组成,拍摄过往机动车的图片和录像并传送给工
控机。适用于固定式遥测系统;
b) 由摄像机、无线视频服务器、三脚架和便携电源组成,拍摄过往机动车的图片和录像并传送给
工控机。适用于移动式遥测系统。
4.2.6 速度传感器:测速传感器可内置遥测主机或独立成一个装置,由发射接收单元和反射单元组成
或者由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组成。由两束激光组成两条光路,测量机动车通过传感器的时间,获取机动
车进入监测区时的速度、加速度等信号,经过道边遥测主机发送给工控机。
4.2.7 车牌识别系统:在机动车进入测量区域时,系统自动抓取车牌图片,识别车牌号码,同 时将车
牌图片以 JPEG的格式存储到数据库中。
4.2.8 环境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检测环境参数,
并将数据传给工控机。
5 基本要求
5.1 原材料和零部件
5.1.1 遥测主机、 遥测副机应采用表面喷塑或喷漆的铝合金或防腐性能不低于牌号 316的不锈钢材料。
5.1.2 红外波段镀膜反射镜使用波长的反射率不低于 98 %;紫外波段镀膜反射镜使用波长的反射率不
低于80 %。
5.1.3 气路阀座易腐蚀部件应采用防腐蚀生锈工艺处理。
5.2 设计研发
5.2.1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设计,对产品的电路、结构、光谱等单元进行开发与模拟。
5.2.2 具备光谱分析 平台的设计开发能力。
5.2.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符合 SJ/T 11235 中3级及以上要求。
5.3 工艺装备
5.3.1 采用数控加工设备制造光机结构件、调节座。
5.3.2 采用步入式高温老化房对光谱仪组件、光机结构件的高温老化和整机温度可靠性测试。
5.3.3 具有产品订单、生产过程、销售全流程可追溯系统。
5.4 检验检测
5.4.1 具备波长分辨率在 0.001 nm内的波长计。
5.4.2 开展了电路板、光谱仪、激光器等核心模块检验。
5.4.3 开展了红外激光器波长和光功率、紫外光谱和特征点强度、气体室密封性、光学窗片的光噪声
等过程检测。
T/ZZB 2661—2022
3 5.4.4 开展了绝缘电阻测试、绝缘强度测试、高低温环境试验等 成品检测。
6 技术要求
6.1 工作条件
6.1.1 温度:(-20~55)℃。
6.1.2 相对湿度 :≤85 %。
6.1.3 电源规定如下:
a) 外接电源: AC(220±22)V,(50±1)Hz;
b) 遥测主、副机电源: DC(24±1.2)V;
c) 摄像机电源: DC(12±0.6)V。
6.1.4 大气压力 :(70.0~106.0)kPa。
6.1.5 环境要求 :天气无雨、雾、雪 ,风速≤5.4 m/s,白天测试时的环境光照度应不低于 200 lx,晚
上测试时的辅助照明光照度应不高于 100 lx。
6.2 外观要求
6.2.1 遥测系统的各零部件应该连接可靠,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污物积垢、锈蚀等现象,各 操作
键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
6.2.2 遥测系统的外壳或外罩应耐腐蚀、密封性能良好。
6.2.3 遥测系统应
T-ZZB 2661—2022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3 10:06:4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