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83.060 G40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99—2018 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实施指南 Guideliness for screening and elimination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idden risk of tyr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2018 - 06 - 1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12 实施 发 布 DB37/T 329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勤橡胶工业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荣凤、王光华、徐亚萍、孔伟、朱德康、孔令涵、张朋飞、刘榜、白凤丹。 I DB37/T 3299—2018 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职责要求、隐患分级与分类、工作程序和 内容、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山东省内轮胎制造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职业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3-2016 DB37/T 3012-2017 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3-2016、 DB37/T 3012-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职责和要求 4.1 坚持职业病隐患分级分类管理,保证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 4.2 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 4.2.1 领导小组可由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等组成,全面负 责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4.2.2 组织机构(办公室)可设在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体系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体系运行 和维护、风险告知和档案管理。 4.2.3 应强化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明确公司级负责人、工厂级负责人、车间级负责 人、班组级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在隐患排查和治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4.2.4 公司级主要负责人应保证职业病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 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4.2.5 工厂级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 4.2.6 车间级负责人、班组级负责人等对职责范围内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2.7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工作,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检 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报相关部门组织治理。 4.3 制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排查计划。 1 DB37/T 3299—2018 4.3.1 实施方案应明确体系建设的目标、工作任务、建设步骤、实施流程。 4.3.2 排查计划应确定参加人员、排查内容、排查时间、排查安排、排查记录等内容。 4.4 应建立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培训教育制度和考核制度。 4.5 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保障培训顺利开展的工作措施,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阶段、分层级 实施全员培训。 4.6 5 应制定体系运行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应明确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参见附录 A。 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 5.1 职业病隐患分类 按照DB37/T 3012-2017中5.1的规定,将职业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现场管理类隐患。 5.2 职业病隐患分级 按照DB37/T 3012-2017中5.2的规定,将职业病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编制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 6.1.1 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目的是检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管控措施落实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清单 编制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点信息、排查内容和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参见附录B。 6.1.2 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目的是检查企业职业卫生基础管理与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规范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规定的符合性,清单编制内容至少应包括:基础管理项目名称、排查内容 和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参见附录C。 6.2 隐患排查 6.2.1 排查类型 排查类型可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 6.2.2 排查组织级别 排查组织级别可分为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6.2.3 排查周期 6.2.3.1 结合企业生产状况和管控措施内容,确定排查周期如下: ——班组级巡检或操作时可将职业病隐患排查纳入巡检内容,每班进行隐患排查; ——车间级管理人员(主任、安全员)可结合现场专业检查,每周至少一次隐患排查; ——工厂级(分厂、子公司)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2 DB37/T 3299—2018 ——公司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职业病隐患专项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6.2.3.2 6.2.4 根据企业结构组织实施排查。 排查结果记录和上报 6.2.4.1 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现场管理类隐患 宜保留影像记录。 6.2.4.2 发现一般隐患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上报组织部门,发现重大隐患后应及时上报职业卫生管理 部门和公司主要负责人。 6.3 隐患治理 6.3.1 隐患治理要求 应按DB37/T 2883—2016中7.4.1的规定执行。 6.3.2 一般职业病隐患治理 应按照DB37/T 3012-2017中6.3.2 执行。 6.3.3 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 应按照DB37/T 3012-2017中6.3.3 执行。 6.4 职业病隐患治理验收 应按照DB37/T 3012-2017的6.4 执行。对于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规程,并 转入正常的维护管理。 7 文件管理 应按照DB37/T 3012-2017的7.3 执行。 8 持续改进 应按照DB37/T 3012-2017的7.1 执行。 3 DB37/T 3299—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考核办法 A.1 目的 为了保证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进一步明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流 程和责任分工,对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制定本办法。 A.2 考核对象 本办法适用于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所涉及的公司级负责人、工厂级责人、车 间级负责人、班组长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工作的考核。 A.3 考核依据 《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 A.4 A.4.1 A.4.2 考评方式及项目 考评方式采取一年一次定期考评。 考评项目主要包括机构及人员、体系文件编制与执行、责任考核、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及确定排 查计划、隐患排查实施、一般事故隐患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全员培训、评审及更新及信息系统应 用。 A.5 考评组 织 与 内 容 A.5.1 班组级考核由班组内负责职业卫生管理的人员组织实施;内容主要是对岗位的现场管理隐患排 查清单、排查出的隐患是否及时完成整改、重大隐患优先整改。 A.5.2 车间级考核由车间内负责职业卫生管理的人员组织实施;内容主要是对车间的现场管理隐患排 查清单、一般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整改完场情况。 A.5.3 工厂级考核由工厂内负责职业卫生管理的人员组织实施;内容主要是工厂内现场管理隐患排查 清单、工厂内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完成情况、隐患排查规范和管理制度的完成情况。 A.5.4 公司级考核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内容主要是对公司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情况、 隐患排查规范和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建立情况、评审及更新、对监督情况进行考核。 A.6 考评等级与奖惩 A.6.1 考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未编制隐患排查清单、未实施隐患排查及重 大隐患治理的,考核结果一律为不及格。 A.6.2 考评等级应与考评对象的年度绩效工资和评优挂钩,考评等级为优良的,应给予适度比例绩效 工资奖励及精神嘉奖;考评等级为不及格的,应适度扣发年度绩效工资,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4 DB37/T 3299—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轮胎制造企业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 风险点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 等级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责任 单位 作业区域 序号 名称 危险源(职业病 危害因素) 管控措施 工程技术 1 1 职业 炭黑输 健康 送岗位 低风险 炭黑库 炭黑粉尘、白 炭黑粉尘 密炼 车间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工程技术 2 炭黑库 噪声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个体防护 工程技术 2 职业 健康 隔离剂 制备岗 位 低风险 密炼 车间 1 隔离剂制 备装置 其他粉尘 管理措施 教育培训 个体防护 日常检查 专项检查 综合检查 交接班 巡检 巡检 巡检 巡检 每班/岗位 每周/ 每月/车 每季度/ 每年/公司 员工 班组级 间级 工厂级 级 1、炭黑、白炭黑采用密闭输送; 2、炭黑、白炭黑投料处设置除尘器; 3、采用负压输送 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 警示标识 √ √ √ √ 上岗前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并考核,在岗期间定期组织 针对粉尘防护的培训 1、防尘口罩 2、乳胶手套 3、防尘服 1、设置独立减振基础; 2、选用低噪声设备 设置“噪声有害”、“戴护耳器”警示标识 定期针对噪声防护进行培训 防噪耳塞或耳罩 1、隔离剂投料处设置除尘器; 2、采用负压输送 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注意通风” 警示标识 上岗前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并考核,在岗期间定期组织 针对粉尘防护的培训 防尘口罩 √ √ √ √ √ √ √ √ √ √ √ √ √ √ √ √ √ √ √ √ √ √
DB37-T 3299-2018 轮胎制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30:4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