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标准网
ICS  35.240 L 67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Construction of smart factory and digital workshop—Implementation guidan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305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安徽分公司、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质量 和标准化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TCL 家用电器(合肥)有 限公司、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合肥万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智圣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昊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玉、黄学良、左平、陈艺虹、周召、张作清、李义福、戴继勇、彭辉、沈 辉、高鹏越、徐桂峰、章茂顺、杭永光、李斌、陈向前。 I DB34/T 3052—2017 引    言 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 2025》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加快安徽省智能制造发展,根据《中 国制造 2025 安徽篇》以及合肥市提出的 “万千百”创新工程,安徽省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作为两 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以引导制造方式的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规范工业企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特制定《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以 下简称“本标准”)。 II 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实施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工业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23000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23020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GB/T 2300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化生产线 digital production line 将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按照要求进行结合,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或控制, 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3.2 数字车间 digital workshop 在数字化生产线的基础上,以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通过实时获取制造装备状态、生产过程 控制数据以及质量控制数据等信息,并与信息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产品制造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3.3 智能工厂 smart factory 信息化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企业应用的高级阶段。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企业为核心企业,核心 企业及其相关方之间高度协同工作和共享资源,通过对数字化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管 理,实现企业内外实体的共同目标和各自目标,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规划、决策、执行智能制造体系, 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继而实现核心企业全部业务流程一体化运作。 4 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1 DB34/T 3052—2017 4.1 建设原则 4.1.1 战略一致性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应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实施,确保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与其战略 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4.1.2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应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 设是逐步推进的过程,组织应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有效实施,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总体目 标的实现。 4.1.3 技术适用性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应依据组织自身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同时,应考虑该项技术的 适用范围及外部接口等问题。 4.1.4 系统“扁平”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过程中,为避免产生 “信息孤岛”,组织应对相关信息系统进行优化、 整合,必要时淘汰不合适的系统。 4.2 建设目标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实现装备数字化、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 经营管理数字化,对组织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以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率。 5 领导作用 5.1 最高管理者 为确保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得以有效的建设和实施,最高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 设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并应兼顾组织的长远发展和近期发展,进行科学决策。 最高管理者应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资源宜包括: ——所需的财务、人力和其他资源; ——所需的技术资源; ——基础设施资源; ——信息资源; ——工作环境资源等; ——专业技能和培训的需求。 组织应对资源及其配置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其满足智能工厂、数字车 间建设的需要。 5.2 职责与协调沟通 5.2.1 职责与权限 组织应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并以任命书的形式指定项目负责人。 2 DB34/T 3052—2017 组织应对所有承担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部门及人员确定职责和权限,对于职责和权限的描述 宜通过以下形式: ——项目任务书; ——岗位描述。 5.2.2 协调与沟通 组织应明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的机制和方法,并保持畅通。在制定沟通 程序时,组织宜考虑以下因素: ——信息的接收者及其需求; ——方法和媒介; ——可利用的技术; ——组织的复杂性、结构和规模; ——工作场所有效沟通的障碍,如文化水平和语言上的障碍;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沟通有效性的评估。 6 资源管理 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所需资源的配置进行统筹策划和安排,使其充分、适宜。 组织应围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识别、配置、维护、持续优化所需要的资金、人才、设备 设施等支持条件和资源,不同支持条件和资源之间应保证相互协调和匹配。 如需采用外部资源,组织应对其适宜性、充分性进行评估。 6.2 资金保障 组织应根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阶段要求,对资金统筹管理并做出制度的安排,确保资金投 入的稳定性、持续性。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组织应考虑如下因素: ——资金的预算及审批; ——资金的使用及跟踪; ——资金不足时的处理措施; ——资金未按期投入时的结转。 组织应建立应急机制,以有效控制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在制定应急机制时,宜考虑: ——潜在的风险及应对的措施; ——具有特定响应责任和作用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与应急服务机构的接口和沟通; ——法律法规要求等。 6.3 人才保障 组织应根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阶段要求,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并编制需求计划。该计划宜 包括: ——人员能力的要求; ——人员数量的要求; 3 DB34/T 3052—2017 ——人才获取的渠道和方法。 组织应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学历、能力、经历以及经验等方面进行。 组织应依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相关岗位职责并明确技能要求,通过构建网 络化、平台化、柔性化、立体化的赋能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快速提升技能,满足岗位要求。 组织应依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需要,确定是否雇用外部专家、技术人才等专业人员,如需 雇用,应对其能力进行确定及评价。 6.4 设备保障 组织应依据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要求,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升级、更新换代等方面进行统筹 部署,并对设备设施满足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的评价。 组织宜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对设备设施进行管理,包括购置、调试、使用、维护和报废过程, 确保安全可控。 如果组织所使用的设备设施需要外部供方提供,组织应对其能力进行确定及评价。 7 建设规划 7.1 总则 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互通组成数字生产线,不同的数字生产线间的互联互通是组 成数字车间基础,数字车间的互联互通是组成智能工厂的基础。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数字生产线、数字 车间、智能工厂可以动态地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顶层设计流程可参考图1:智能工厂、数字车间顶层设计流程。 4 DB34/T 3052—2017 企业战略 识别可持续发展竟争力的需求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需求分析 方针、目标分析 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项目投资预算 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评审 否 同意 是 顶层设计方案 图1 7.2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顶层设计流程 总体规划 组织应编制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在编制顶层设计方案时,宜包括以下内容: 5 DB34/T 3052—2017 ——组织的基本情况及战略定位; ——组织的战略目标及核心经济指标; ——组织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总体布局;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的架构。 7.3 规划设计 7.3.1 模型建立 组织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立参考模型,在建立参考模型时宜从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及产品全 生命周期的端到端集成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横向集成宜从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 考虑。 纵向集成宜从企业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三个层面进行考虑,包括组织内部的设备与控制层、制 造执行层、经营管理层、经营决策层。 产品全生命周期端到端的集成,宜从信息物理系统(CPS)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感知执行、适配控 制、网络传输、认知决策和服务平台。 模型建立可参考图2:智能工厂的总体框架图,数字车间的建设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部署。 云计算 大数据 全面预算 智能 决策 绩效管理 知识库 外部信息 商业数据 协同设计平台 客 户 、 供 应 商 、 合 作 伙 伴 企 业 信 息 门 户 智能 设计 数字化样机 CAD/CAE/CAM/CAPP 模拟仿真 产品 智能 信 息 安 全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设计知识库/工艺知识库 供应商关系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 智能 优化 智能 经营 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与优化 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调度 智能 生产 智能装备

pdf文档 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052-2017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 实施指南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5:48:4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