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 (2019年9月26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 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为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及 其监督管理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对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已有规定 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 为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 1 — 第四条 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 负责,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鼓 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省环境保护 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分别 对本市(州)、县(市、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 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 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 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林业和草 原、市场监督管理、审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资 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 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对所造成的损 害依法承担责任。 — 2 —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并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鼓 励基层群众性自治 组织、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 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 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 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 知识、 环境保护先进典型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省、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 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 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应当 包括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质量 改善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 接。 环境保护规划需要修改或者调整的,应当按照原批准程 序报批。修改或者调整的内容不得降低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 — 3 — 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十条 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和区域、 流域的建 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有关 专项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环境 资源承载能力,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并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条例》等法律法规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未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的,不得组织实施。 前款所列规划应当与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 红线、环 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相衔 接。 第十一条 本省环境质量和污染 物排放严格执行国家标 准。 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 目,省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制定 严于国家标准的环境 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 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省环境 质量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 放标准。 省人民政府制定环境质量 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 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 — 4 — 事业单位、公众和社会 团体等方面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环境质量 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 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备案,并适时进行评估和修订。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国 家确定的重点污染物排 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州)人民政府。 市(州)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 重点污染物排放 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区域环境质量 状况和重点污染物削减要 求,将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第十三条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 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 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 按期达标。 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并根据环境治 理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适时进行评估、修改。 第十四条 本省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行排污 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 按照排污许 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 染物。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对其建设项目开 展环境影响评价,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能力 的,可以自行 对其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 5 —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 影响进行全 面、详细的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 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 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 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向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 管部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 表。依法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 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备案。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六条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 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人民政府生态 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 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 属的环境监 测机构承担环境质量监 测、污染源监督性监 测、执法监测和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等工作。 依法成立的社会监测机构在其监测业务范围内,可以 接 受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的委托,开展相应的监测服务。 — 6 — 第十八条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环境监测规范从事环 境监测活动,接受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对 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按规定保存原始监测记 录。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篡改环境监测机构 的环境监测报告。 第十九条 省、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 适时调整,向社会公布。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 部门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 确性负责。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污染 物排放未实行 自动监测或者自动监测未包含的污染物,定期进行排污监 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自动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可以作为 环境执法和管理的依据。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 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 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 排放污染物。 — 7 — 第二十条 省、市(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 当加强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实 现环境质量信息、环境监 测 数据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等信息的共享。 第二十一条 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 组织建立环境 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划定环境污染防治 重点流域、区域,实 施流域、区域联动防治措施,开展环境污染联合防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 编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做好环境风 险防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 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 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 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按照分 级响应的原则,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应 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定 期 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依法编制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备 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 8 —
法律法规 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19-09-26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3-12-24 04:56:1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398.6 KB)
分享
友情链接
硅创社2024001-AIGC2023~2024跨年报告V1.0 2024.pdf
GB-T 43079.1-2023 钢制管法兰、垫片及紧固件选用规定 第1部分:PN系列.pdf
GB-T 43443-2023 物联网 智慧农业信息系统接口要求.pdf
信通院 数字化时代零信任安全蓝皮报告-2021年.pdf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之实施过程.docx
GM-T 0010-2012 SM2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pdf
T-CAMIR 003—2022 媒体大数据分类分级指南.pdf
GB-T 34079.2-202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规范 第2部分:应用部署和数据迁移.pdf
GB-T 32919-2016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控制应用指南.pdf
SAE_2001-01-2902_Factors Affecting Fuel System Certification Against Lightning Hazards.pdf
GB-T 32371.2-2015 低溶剂型或无溶剂型胶粘剂涂敷后释放特性的短期测量方法 第2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pdf
T-CESA 1101—2020 信息技术服务 治理 安全审计.pdf
GB-T 24822-2009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维修故障编码规范.pdf
GB-T 16814-2008 同步数字体系 (SDH) 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pdf
GB-T 15843.4-2008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实体鉴别 第4部分 采用密码校验函数的机制.pdf
DB42-T 1417-2018 生态浮岛(浮床)植物种植技术规程 湖北省.pdf
专利 一种知识图谱问答模型的训练方法、对话生成方法及装置.PDF
GB 41700-2022 电子烟.pdf
GB-T 43046-2023 信息技术服务 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技术应急风险管理.pdf
DB4404-T 13-2021 中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珠海市.pdf
1
/
3
25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398.6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