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140.30
CCS P 46
T/ZZB 2988—2022
全热型热回收新风机组
Full heat type heat recovery fresh air unit
2022 - 12 - 08发布 2022 - 12 - 31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 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988—2022
I 目 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分类标记与结构 ................................ ................................ .... 1
5 基本要求 ................................ ................................ .......... 1
6 技术要求 ................................ ................................ .......... 2
7 试验方法 ................................ ................................ .......... 4
8 检验规则 ................................ ................................ .......... 6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 8
10 质量承诺 ................................ ................................ ......... 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988—2022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由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科力鑫环境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艾科西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杭州方信企业管理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金华、周玲波、曹瑾挺、陈璋、周波、肖先锋、韩其峰、程勇、钟强。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叶忠民。
本文件由台州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988—2022
1 全热型热回收新风机组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热型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分类标记与结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在供暖、通风、空调、净化系统中回收排风能量,对新风进行冷、热、湿及过滤预处
理的ERV新排风通风机组(以下简称“机组”)。
本文件不适用 ERC热回收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 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755 —2019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GB 4706.1 —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6803 供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GB/T 21087 —2020 热回收新风机组
JB/T 11662 —2013 EPS、EPP发泡模技术条件
JC/T 1074 —2021 室内空气净化功能涂 覆材料净化性能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803 、GB/T 21087 —2020、JC/T 1074 —2021所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标记与结构
机组的分类、标记、结构应符合 GB∕T 21087—2020 中第4、5章的要求。
5 基本要求
5.1 研发设计
5.1.1 应采用3D建模软件对产品结构、尺寸精度、安装、寿命、老化进行模拟设计验证。
5.1.2 芯体应采用全热交换结构设计。
5.1.3 采用模拟仿真技术对机组在不同流体工况下的性能进行验证。
5.2 材料与部件
5.2.1 外壳采用符合 JB/T 11662 —2013要求的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 (EPP)。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988—2022
2 5.2.2 全热交换芯体采用防霉抗菌纳米膜等净化材料。
5.2.3 注塑件、钣金件不应使用回料,钣金厚度尺寸不应小于 1.0 mm。
5.3 工艺与装备
5.3.1 注塑、喷漆、喷塑等工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
5.3.2 芯体加工车间采用全自动芯体组装流水线,全工序机械臂精准定位装配,精度应达到± 0.2 mm。
5.3.3 膜材生产车间采用模块化设计、网络化布局以及纳米级工艺的自动化定制膜材生产线。
5.4 检验检测
5.4.1 应具备风量、电气安全性能等项目检验能力。
5.4.2 应配备电气安全、外观红外线在线检测等设备。
5.4.3 应具有PM2.5过滤效率的试验检测能力。
6 技术要求
6.1 外观
机组外表面应光洁,色调应一致,无明显刮伤、锈斑、压痕、流痕、气泡和剥落。外表面所粘贴的
各种标识、铭牌应牢固,位置应明显。
6.2 启动与运转
机组启动与运转时,零部件应无松动、杂音和发热等异常现象。
6.3 风量
送风量和排风量的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 95%。
6.4 机外余压
新风侧和排风侧的机外余压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 97%。
6.5 输入功率
对于额定输入功率不大于 30 W的机组,其输入功率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的 120%;对于额定输入功
率大于30 W的机组,其输入功率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的 105%。
6.6 内部漏风率
送风量大于 3 000 m3/h的机组,其内部漏风率实测值不应大于 10%,且不应大于“额定值 ±1%”。
6.7 外部漏风率
送风量大于 3 000 m3/h的机组,其 外部漏风率实测值不应大于 3%。
6.8 送风净新风量
送风净新风量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 95%。
6.9 送风净新风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988—2022
3 送风量不大于 3 000 m3/h的机组,其送风净新风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0%,且不应小于“额定值 -1%”。
6.10 交换效率
交换效率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 90%,全热型机组的全热交换效率冷量回收≥ 57%,热量回收≥
65%。
6.11 能效系数
能效系数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 95%。
6.12 凝露、凝结水
机组应无凝露外滴,凝结水应排除通畅。
6.13 噪声
机组的噪声实测值不应大于“额定值 +1 dB(A)”。
6.14 电气强度
机组经电气强度试验后 ,应无闪络或击穿现象。
6.15 绝缘电阻
机组冷态、热态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2 MΩ。
6.16 淋水绝缘电阻
机组淋水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1 MΩ。
6.17 电机绕阻温升
机组电机绕组温升应符合 GB/T 755 —2019中表8的规定。
6.18 泄漏电流
6.18.1 送风量不大于 3 000 m3/h的机组,其泄漏电流应符合 GB 4706.1 —2005中13.2的规定。
6.18.2 送风量大于 3 000 m3/h的机组,其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的任一极间泄漏电流值不应大于 5 mA。
6.19 接地电阻
机组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值不大于 0.1 Ω。
6.20 湿热特性
湿热试验后, 机组带电部分与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2 MΩ,且无击穿或闪
络。
6.21 新风PM2.5过滤效率
机组的新风 PM2.5过滤效率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 97%。
6.22 交变性能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ZB 2988—2022
4 交变性能试验后机组的风量风压、 送风净新风率和高档风量下热交换效率的测试结果与交变性能试
验前相比偏差不应大于 3%,且满足 6.10
T-ZZB 2988—2022 全热型热回收新风机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4-21 13:19:4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