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577940.3
(22)申请日 2021.12.21
(71)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 学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
学城外环西路10 0号
(72)发明人 徐志豪 李韵莹 徐春媛 范文杰
(74)专利代理 机构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85
代理人 安琳
(51)Int.Cl.
G06Q 10/04(2012.01)
G06Q 10/06(2012.01)
C02F 3/32(2006.01)
E02B 1/00(2006.01)
A01D 44/00(2006.01)C02F 10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 提升的生态补水优
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
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湖
泊水量平衡方程并划分淹没区; (2)确定湖泊内
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面积; (3)计算整个湖泊植
物群落吸收及根系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氮、 磷量;
(4)建立湖泊氮、 磷物质平衡方程; (5)采用栖息
地模拟法确定湖泊每月最低生态水位; (6)通过
频率分析方法确定湖泊水位波动幅度的适宜区
间; (7)建立生态补水优化模型; (8)求解该非线
性、 多约束的优化模型。 有 益效果是, 最大程度发
挥植物自身的水质净化功能; 修复水环境同时节
约水资源。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CN 114282720 A
2022.04.05
CN 114282720 A
1.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构建湖 泊水量平衡方程, 来水主要包括上游河道入流、 降雨和生态补水, 水量
损失主要包括蒸散发、 河道出流和底部渗漏, 其中, 每月的生态补水量是优化变量。 划分两
种淹没区, 即持续性淹没区与间歇性淹没区, 最低月水位对应的水面面积即为持续性淹没
区面积, 当月水面 面积与最低月水位对应面积的差值即为当月间歇性淹没区面积;
步骤(2): 根据植物生长的适宜水深区间, 结合植物发芽期的水位, 确定湖泊中适宜植
物生长的面积, 该面积即为植物生长面积的上限阈值; 为权衡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与蒸腾
作用耗水, 采用分期收割 方式, 即逐月收割一部分植物; 在植物生长期末, 将所有植物收割
完成, 以防止植物死亡而导致吸收的营养盐重新向水体释放; 生长期内每月收割比例为w1,
w2,…wT(T为植物生长季包 含的总月数), 所有月份收割比例总和为10 0%;
步骤(3): 考虑持续性淹没区与间歇性淹没区的差异, 根据不同区域植物生长速率的测
定结果, 计算整个湖泊植物群落生长的氮、 磷吸收量; 同时, 根据不同淹没区微生物反硝化
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 计算整个湖泊反硝化作用的氮去除量;
步骤(4): 构建湖泊总氮与总磷的物质平衡方程, 植物吸收是草型湖泊水体营养盐去除
的关键途径, 同时氮的去除途径还包括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和氨挥发; 此外, 部分氮、 磷营养
物质沉降到底泥中埋藏; 氮、 磷来源主要包括上游河道入流、 大气沉降以及补水水体携带的
少量营养物质;
步骤(5): 采用栖息地模拟法确定湖泊每月最低生态水位, 以物种丰富度为指标, 基于
历史资料, 建立物种丰富度与水位间的关系, 根据物种保护需求确定每月最低生态水位;
步骤(6): 基于湖泊多年历史水文资料, 采用频率分析方法, 以频率达到80%以上的区
间, 作为湖泊水位波动幅度的适宜区间;
步骤(7): 建立生态补水优化模型, 优化变量是湖泊每月的生态补水量以及植物生长期
内逐月收割比例; 优化目标是: 最小化所需的年生态补水总量, 同时达到湖泊水质提升目
标, 即控制 湖泊氮、 磷 浓度满足相应的国家水质标准;
步骤(8): 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优化模型, 遗传算法需设置的参数及其通常取值区
间是: 初始群体大小100~1000、 最大迭代次数100~1000、 交叉概率0.4~0.99和变异概率
0.001~0.1; 通过遗传算法求 解步骤(7)的优化模型, 即可确定每月的最佳生态补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湖泊水量平衡方程 为:
Vt=Vt‑1+It+Pt+EFt–EVt–Ot–Dt
其中, Vt是t月份的湖泊水量(m3), It是上游河道入流量(m3), Pt是降雨量(m3), EFt是t月
份的生态补水量(m3), EVt是蒸散发损失水量(m3), Ot是湖泊出流量(m3), Dt是底部渗漏量
(m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水量与水位的关系方程 为:
Vt=a1×Lt2+b1×Lt+c1
水面面积与水位的关系方程 为:
St=a2×Lt2+b2×Lt+c2
持续性淹没区面积计算方程 为: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282720 A
2SC=a2×Lmin2+b2×Lmin+c2
当月间歇性淹没区面积计算方程 为:
SJt=St–SC
其中, Lt是湖泊t月份的水位(m), Lmin是最低月水位(m), St是t月份的湖泊水面面积
(m2), SC是持续性淹没区面积(m2), SJt是间歇性淹 没区面积(m2), a1、 b1、 c1、 a2、 b2和c2是通过
拟合确定的湖泊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3)中植物生长的氮吸 收量计算方程 为:
NZ,t=nct×ASC,t+njt×ASJ,t
植物生长的磷吸 收量计算方程 为:
PZ,t=pct×ASC,t+pjt×ASJ,t
湖泊内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氮量计算方程 为:
NF,t=nfct×ASC,t+nfdt×(SC‑ASC,t)+nfjt×ASJ,t+nfkt×(SJt‑ASJ,t)
NZ,t和PZ,t分别是t月份植物吸收的总氮和总磷量(kg), nct(pct)和njt(pjt)分别是持续
性和间歇性淹没区单位面积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kg/m2), ASC,t和ASJ,t分别是持续性和间
歇性淹没区面积(m2), NF,t是湖泊内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氮量(kg), nfct和nfjt分别是有植物
生长的持续性和间歇性淹没区反硝化作用强度(kg/m2), nfdt和nfkt分别是无植物 生长的持
续性和间歇性淹没区反硝化作用强度(kg/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4)中湖泊总氮 物质平衡 计算方程 为:
Nt=Nt‑1+NI,t+NA,t+NE,t–NZ,t–NF,t–NH,t–NC,t–ND,t
其中, Nt是t月份湖泊水体中的总氮量(kg), NI,t是河道入 流的氮负荷(kg), NE,t是补水水
体携带的氮负荷(kg), NA,t是大气沉降的氮量(kg), NC,t是湖泊出流的氮量(kg), ND,t是沉降
到底泥中埋 藏的氮量(kg), NH,t是氨气挥发去除的氮量(k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4)中总磷物质平衡 计算方程 为:
Pt=Pt‑1+PI,t+PE,t–PZ,t–PC,t–PD,t
其中, Pt是t月份湖泊水体中的总磷 量(kg), PI,t是河道入 流的磷负荷(kg), PE,t是补水水
体携带的磷负荷(kg), PC,t是湖泊出流的磷量(kg), PD,t是沉降到底泥中埋 藏的磷量(k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4)中, 补水 水体中携带的氮负荷(kg)计算方式为:
NE,t=nE,t×EFt
补水水体携带的磷负荷计算方式为:
PE,t=pE,t×EFt
其中, nE,t和pE,t是补水水体的氮、 磷 浓度(kg/m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6)中湖泊水位波动的适宜区间计算方式为:
UB≥max(Lt)–min(Lt)≥LB
其中, UB和LB分别是湖泊水位波动的适宜区间上、 下限(m)。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282720 A
3
专利 一种面向草型湖泊水质提升的生态补水优化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09: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