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标准网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1591373.7 (22)申请日 2021.12.23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39884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1.28 (73)专利权人 广州市交通 规划研究院 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仁路1 号广仁大厦15楼 (72)发明人 马小毅 刘明敏 江雪峰 宋程  李磊 金安 陈先龙 卢泰宇  何鸿杰 刘新杰 丁晨滋 徐良  (51)Int.Cl. G06Q 10/04(2012.01) G06Q 10/06(2012.01) G06Q 50/26(2012.01) (56)对比文件 CN 1094096 62 A,2019.0 3.01CN 111540195 A,2020.08.14 CN 109784764 A,2019.0 5.21 CN 110414795 A,2019.1 1.05 CN 10493 3479 A,2015.09.23 CN 10496 6135 A,2015.10.07 WO 2021137045 A1,2021.07.08 马小毅等.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交通指标体 系构建思考. 《规划师》 .2020,第3 6卷(第01期), 第52-58页. Chaokui Li等.Researc h on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Transportati on Integrati on Level of C hang-Zhu-Tan City Group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 on System》 .2019,第1 1卷(第6期),全 文. 审查员 汪杨 (54)发明名称 一种应用 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 性指标优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S1、 建立交通可达性指标体系; S2、 构建交通可达 性深化模型; S2.1、 交通可达性输入指标、 交通可 达性初始模型的选用和可达性测算; S2.2、 自然 间断点分级法分级; S2.3、 区域可达性加权计算; 该方法建立了一种交通可达性深化分析模型和 新的可达性指标体系, 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中包 含的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 规划提供了定量决策参考 或方案评价结果, 可作 为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配合的中介指 标。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 CN 113988484 B 2022.03.04 CN 113988484 B 1.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化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建立交通可达性指标体系; 选取8种因素即城市区位、 地区区位、 就业潜力、 生活便利性、 出行便捷性、 机场便捷度、 高铁站便捷度、 出行成本, 所述8种因素与 2种交通方式组合形成16个交通可达性输入指标, 所述2种交通方式为个 体机动化交通和公共交通; S2、 构建交通可达性深化模型; S2.1、 交通可达性输入指标、 交通可达性初始模型的选用和可达性测算: 1) 构建四种交通可达性初始模型, 分别为时空阻隔模型、 机会累计模型、 空间作用模型 和个体效用模型; 2)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来源, 选择交通可达性输入指标和对应的交通可达性初 始模型后, 测 算不同交通可达性初始模型对应的可达性大小; 不同的输入指标与初始模型 具有以下对应关系: 城市区位、 地区区位、 出行便捷性、 机场便捷度4种因素与2种交通方式 组合形成的8个交通可达性输入指标采用所述的时空阻隔模型进 行计算; 就业潜力、 生活便 利性2种因素与 2种交通方式组合形成的4个交通可达性输入指标采用所述的机会累计模型 进行计算; 高铁站便捷度因素与 2种交通方式组合形成的2个交通可达性输入指标采用所述 的空间作用模型进 行计算; 出行成本因素与 2种交通方式组合形成的2个交通可达性输入指 标采用所述的个 体效用模型进行计算; S2.2、 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级: 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域每个初始模型计算结 果进行处理, 使得各区域各初始模型计算结果均在同一个数量级和区间内; 将各初始模型 计算结果 转化为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示: 式中,m为输入指标或因子序号; i为区域编号; 为区域 i的输入指标 m的分值;  为 区域 i的m因子的可达性大小; 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 对所有小区的 m因子数值集合进行 分级, 得到 m因子的各级阈值为 ; 各级阈值 通过KMeans聚 类算法实现, 即确定各级阈值 的原则是组内方差最小, 组间方差最大; S2.3、 区域可达性加权计算: 根据 步骤S2.2的计算结果, 结合不同因素的权重和与输入 指标的对应关系, 在综合多种数据来源和可达性初始模型的情况下得到区域的综合可达性 分值; 各区域的综合可达性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3988484 B 2式中, 为区域 i 的综合可达性分值; 为输入指标 m的原始权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空阻隔模型中综合可达性表示 为: 式中,i 和 j 分别表示起点和终点小区/区域编号, J 表示起点和终点的集合, dij表示 i和 j 之间的出行成本, wij为 i与 j 之间的权重系数, Ai 表示从区域 i 到其他区域的 综合可达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会累计模型如下: 设置出行成本 阈值, 可达性在数值上等于出行成本阈值容许范围内的所有机会数量或 占比; 模型的基本形式表示 为: 或 式中,t 是预先定义的出行成本阈值, 是与区域 i 出行成本在阈值 t 以内的区域 j的可接触机会数量, Oj 是区域 j 的机会数量, Ai 指的是可达性, 即能够接触到的机会 数量或占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作用模型如下: Hansen空间作用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式中,Ai 指区域 i 的可达性, dij 是区域 i 和区域 j 之间的出行成本, α为表示出行 成本对可达性影响的程度, 为常数项, Oj 指的是区域 j 的机会数量; Shen空间作用模型则将区域内的机会数量和竞争情况限制纳入考虑因素, 模型的基本 形式如下: 式中, Pk 指的是在区域  k 寻找机会的出 行个体数量。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3988484 B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优化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08:3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