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10827989.3
(22)申请日 2021.07.2 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3462646 A
(43)申请公布日 2021.10.01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2110739295.4 2021.0 6.30 CN
(73)专利权人 徐州医科 大学
地址 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路209号
(72)发明人 李慧忠 郑骏年 王刚 刘宜林
张连军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预立 生科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 1736
专利代理师 朱萍 孟祥斌(51)Int.Cl.
C12N 5/0783(2010.01)
A61K 35/17(2015.01)
A61P 35/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10872575 A,2020.0 3.10
审查员 徐俊
(54)发明名称
一种简单有效的诱导扩增iNKT细胞的方法
及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导扩增iNKT细胞的方
法, 本发明的方法起始需求量小(~ 106数量级),
获得的iNKT细胞比例高, 7~9天后iNKT细胞比例
从0.01~1 %提高至2 0~80%, 能显著提高效率,
最终iNKT细胞扩增超过2000倍; 并且制备得到的
细胞能够分泌Th1型细胞因子, 高表达CD62L, 在
体内的存活时间长, 能满足临床治 疗的需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113462646 B
2022.06.24
CN 113462646 B
1.一种诱导iNKT细胞的培养基, 所述诱导iNKT细胞的培养基是向基础 淋巴细胞培养基
中添加细胞激动 剂和细胞因子配制而成, 所述细胞激动剂是α ‑Galcer, 所述细胞因子由IL ‑
2、 IL‑21、 IL‑4、 GM‑CSF组成, 所述α ‑Galcer的终浓度是 100ng/mL, 所述IL ‑2的终浓度是50U/
mL, 所述IL ‑21的终浓度是10ng/mL, 所述GM ‑CSF的浓度是500U/mL, 所述IL ‑4的终浓度是
500U/mL, 基础淋巴细胞培 养基是含有FCS的X ‑VIVO 15培养基。
2.一种诱导iNKT细胞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iNKT细胞的培
养基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步骤。
3.如权利要 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初 始浓度为1 ×106/
mL~10×106/mL。
4.如权利要 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初 始浓度为2 ×106/
mL。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的方
式是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6.一种制备i NKT细胞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诱导iNKT细胞: 使用权利要求2 ‑5任一所述的诱 导iNKT细胞的方法进行细胞诱 导;
2) 使用磁珠对步骤1) 得到的i NKT细胞进行分选;
3) 活化扩增iNKT细胞: 使用含有IL ‑7和IL‑15的淋巴细胞培养基培养步骤2) 得到的细
胞, 然后将细胞接种到抗体液包被的孔板上培养, 所述抗体液含有CD3单克隆抗体和CD28单
克隆抗体, 所述含有IL ‑7和IL‑15的淋巴细胞培养基是向基础淋巴细胞培养基添加IL ‑7和
IL‑15配制而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所述 IL‑7的终浓度是10ng/mL。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所述 IL‑15的终浓度是5ng/mL。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所述基础淋巴细胞培 养基是含有FCS的X ‑VIVO 15培养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CD3单 克隆抗体的工作浓度是1 μg/mL。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CD28单 克隆抗体的工作浓度是1 μg/mL。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 导iNKT细胞的培 养基在诱 导iNKT细胞中的用途。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3462646 B
2一种简单有效的诱导扩增i NKT细胞的方 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细胞 免疫治疗领域, 涉及一种简单有效的诱导扩增iNKT细胞的方法及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iNKT细胞因其表达独特的invariant TCR而得名, 其主要识别由CD1d分子呈递的
糖脂抗原, 通过分泌 大量的细胞因子, 同时介导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目前iNKT细胞被
认为是一群稀有的但是具有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T细胞, 在抗肿瘤 免疫中发挥
重要的功能。
[0003]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存在 体内iNKT细胞含量低或功能受损(分泌IFN ‑γ能
力降低)的现象。 肿瘤内浸润的iNKT细胞数量与神经母细胞瘤和结肠癌等的临床预后密切
相关; 一项中位随访时间长达8.7年的研 究报道, 循环iN KT细胞严重缺乏的头颈鳞癌患者
临床预后差;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中iNK T细胞的重建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的长期缓解
等。 以上发现均提 示iNKT细胞具有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近年 来iNKT免疫细胞疗法备受关注。
[0004]目前认为 iNKT细胞主 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0005]1、 CD1d依赖性直接的细胞毒杀伤活性: 主要由Perforin、 FasL、 GranB、 TNF ‑α 等介
导;
[0006]2、 CD1d非依赖性的细胞毒杀伤活性: 一旦活化通过分泌大量的Th1/Th2型细胞因
子同时激活机体的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 其中iNKT与DC细胞间由CD40 ‑CD40L或CD1d脂类
抗原/iTCR介导的 “交叉对话 ”及通过分泌IFN ‑γ活化CD8+T细胞尤为重要, 从而增强抗肿瘤
效果;
[0007]3、 免疫调节机制: 最新研究报道在原发性神 经母细胞瘤中, 发现iNKT细胞通过杀
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来介导抗肿瘤活性; 此外在人和小鼠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模型
中, 发现iNKT细胞能够降低髓样来源抑制细胞(MDS C)的免疫抑制活性。 这些发现提示iNKT
细胞存在一种新的作用机制, 即通过杀伤免疫抑制细胞来调节肿瘤微环境, 从而增强抗肿
瘤免疫效应。
[0008]近年来利用 iNKT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陆续开展。 临床数据显示扩增培养的
iNKT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无明显副作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人体外
周血中iNKT细胞含量低(约占淋巴细胞的0.01~1%), 目前扩增方法存在起始细胞需求量
大、 扩增周期 长、 细胞制剂纯度低、 活性弱等技术难题, 最 终导致临床整体缓解率低, 抗肿瘤
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9]优化的淋巴细胞培 养基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的淋巴细胞培养基, 所述优化的淋巴细胞培养基是向基础淋
巴细胞培 养基中添加细胞激动剂和细胞因子配制而成。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3462646 B
3
专利 一种简单有效的诱导扩增iNKT细胞的方法及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1:46: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