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标准网
ICS 07.060 A 47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2020 - 09 - 11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11 实施 发 布 DB41/T 1976—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评估指标 .......................................................................... 1 4 评估方法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降雨量等级划分 ..................................................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 ...................................... 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归一化计算方法 .................................................. 6 I DB41/T 197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气候中心、鹤壁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寒冬、张方、任丽伟、潘攀、李娇、李凤秀、张远、王记芳、刘雅星、左璇。 II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术语和定义、气象强度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服务和研究。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日降水量 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的累积降水量。 [GB/T 33680-2017,定义2.1] 2.2 区域性暴雨 10个及以上相邻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包括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常规气象 站)出现日降水量达大雨及以上,且其中5个及以上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同期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参 见附录A)。 2.3 区域性暴雨过程 区域性暴雨持续1天及以上的降水过程,持续3日及以上的降水过程期间可有不连续间断日。 间断日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至少 1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达暴雨及以上; ——至少 5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达大雨及以上; ——至少 10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达中雨及以上(参见附录 A)。 3 评估指标 3.1 持续日数 持续日数等级(PD)划分见表1。 表 1 持续日数等级划分 单位为天 等级(PD) 1 2 3 4 Days Days=1 2≤Days≤3 4≤Days≤5 Days≥6 注:Days为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出现的首个区域性暴雨日到最后一个区域性暴雨日的总日数。 1 DB41/T 1976—2020 3.2 过程范围 过程范围等级(PR)划分见表 2。 表 2 过程范围等级划分 单位为站 等级(PR) 1 2 3 4 Sta Sta<19 19≤Sta<42 42≤Sta<56 Sta≥56 注:Sta为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总站数,不重复计数。 3.3 过程最大日降水量 过程最大日降水量等级(PM)划分见表 3。 表 3 过程最大日降水量等级划分 单位为毫米 等级(PM) 1 2 3 4 Premax Premax<137 137≤Premax<218 218≤Premax<328 Premax≥328 注:Premax为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的最大值。 3.4 单日最大范围 单日最大范围等级(RM)划分见表 4。 表 4 单日最大范围等级划分 单位为站 等级(RM) 1 2 3 4 Stamax Stamax<17 17≤Stamax<31 31≤Stamax<47 Stamax≥47 注:Stamax为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每日出现暴雨总站数的最大值。 3.5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等级(PA)划分见表 5。 表 5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等级划分 单位为毫米 等级(PA) 1 2 3 4 Preavg Preavg<75 75≤Preavg<95 95≤Preavg<109 Preavg≥109 注:Preavg为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见附录B。 4 评估方法 4.1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 2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I)计算见公式(1)。 I  0.1305  PD V1  0.2004  PR V2  0.1931 PM V3  0.1605  RM V4  0.1436  PA V5 …(1) 式中: I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 V1 ——持续日数指标归一化值,计算方法见附录C; V2 ——过程范围指标归一化值; V3 ——过程最大日降水量指标归一化值; V4 ——单日最大范围指标归一化值; V5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指标归一化值。 4.2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等级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等级划分见表 6。 表 6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等级划分 等级 一般 较强 强 特强 I I<0.384 0.384≤I<4.136 4.136≤I<10.266 I≥10.266 注:I为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 A 3 DB41/T 1976—2020 B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降雨量等级划分 降雨量等级划分参见表A.1。 表 A.1 降雨量等级划分 等级 微量降雨(零星小雨) 单位为毫米 日降水量 <0.1 小雨 0.1~9.9 中雨 10.0~24.9 大雨 25.0~49.9 暴雨 50.0~99.9 大暴雨 特大暴雨 4 100.0~249.9 ≥250.0 DB41/T 1976—2020 C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 B.1 单日区域平均降水量(Pr)计算 单日区域平均降水量(Pr)计算见公式(B.1)。 1 N Pr    Pj ……………………………………………(B.1) N j 1 式中: Pr ——单日区域平均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N ——单日暴雨及以上站点数,单位为站; Pj ——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B.2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Preavg)计算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Preavg)计算见公式(B.2)。 1 M Preavg    Pr ………………………………………(B.2) M i 1 i 式中: Preavg——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M ——过程持续日数,单位为天(d); Pri ——每日区域平均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D 5 DB41/T 1976—2020 E F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归一化计算方法 C.1 归一化计算 C.1.1 指标归一化计算见公式(C.1) 。  V Y Y  ……………………………………………(C.1) 式中: V ——指标归一化值; Y ——指标数值;  Y ——平均值;  ——标准差。 C.1.2 指标样本序列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C.1。 表C.1 平均值和标准差 指标 平均值 标准差 持续日数/d 1 1 过程范围/站 20 14 过程最大日降水量/mm 135 64 单日最大范围/站 17 11 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mm 75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pdf文档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976-2020 区域性暴雨过程气象强度评估方法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1:54:3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