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标准网
ICS 65.020.20 B 62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999—2020 薰衣草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08 - 17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1 - 17 实施 发 布 DB53/T 999—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 明)、云南云科花卉有限公司、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花 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玉溪澄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琳、瞿素萍、王继华、李树发、杨锦红、张艺萍、张丽芳、宋杰、李涵、曹 桦、田敏、孙丹。 I DB53/T 999—2020 薰衣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薰衣草的种苗繁殖、大田种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观赏型及加工型薰衣草的大田种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薰衣草 指唇形科薰衣草属(Lavandula)及其品种植物,多年生亚灌木,其株高 30 cm~100 cm,植株根系 发达,主根为圆锥形,木质,须根茂密。原产于地中海沿岸雨量少的地区。 4 种苗繁殖 4.1 种苗繁殖方法 种苗繁殖可选择播种、扦插繁殖。 4.2 苗床育苗 4.2.1 基质选择 薰衣草采用穴盘播种或苗床扦插。播种穴盘以 72 孔为主,基质采用珍珠岩:草炭=1~2:1 体积比 混匀。扦插苗床应整平土地,墒面宽 1.0 m~1.2 m,高 15 cm~20 cm,墒面四边以砖块码放为界,也 可采用穴盘扦插。扦插基质需采用疏松透气的土壤或基质,基质采用珍珠岩:草炭=1~2:1,土壤用粗 砂:泥炭土=1:1 体积比混匀,将基质平铺在苗床或穴盘内,用稀释 800 倍~1200 倍液的杀菌剂喷洒 在基质上。 4.2.2 种子繁殖 1 DB53/T 999—2020 春、夏、秋播种均可,通常选择在 2 月~4 月播种。播种前需用 20 ppm~50 ppm 赤霉素浸泡 2 h。 苗盘装土后应浇透水,然后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在上面,并覆一层约 0.2 cm 细土。最后在苗床 上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待苗高 10 cm 左右时进行移栽。 4.2.3 扦插繁殖 4.2.3.1 扦插时间 扦插应在1 月~4 月或8 月~11 月扦插均可。 4.2.3.2 插穗 插条应选择发育健壮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在顶端8 cm~10 cm处截取插穗。插穗的切口应靠近 茎节处,力求平滑,勿使韧皮部破裂。 4.2.3.3 扦插方法 将枝条基部的叶片去除,速蘸400 ppm~600 ppm吲哚丁酸扦插于基质中,扦插深度为3 cm左右。苗 床扦插株行距为5 cm×5 cm左右。扦插后浇水,并遮盖小拱棚和50 %遮阳网。 4.2.3.4 扦插苗的管理 保持适当的湿度,控制水份,提高地温,当拱棚内气温高于30 ℃和水分在90 %以上时,需揭开小 拱棚散热通风,以防止扦插苗腐烂;勤修剪延伸枝和及时摘除花穗。当扦插苗达到10 cm~15 cm时,便 可下地定植。 4.3 扦插繁殖种苗出圃标准 苗高 10 cm 以上,根系完整,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5 大田种植 5.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良好,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壤土中种植,土壤pH值在6.0~7.5 之间。 5.2 整地 2 施足基肥,每 667 m 施腐熟的有机肥 500 kg,磷酸二铵 15 kg,氮肥 10 kg,钾肥 5 kg,充分混 合后在整地前撒入地面后犁地。翻地深度 25 cm~30 cm。墒面宽 100 cm~120 cm,墒高 40 cm~50 cm, 沟宽 30 cm~40 cm 做墒,墒面和沟宽度可根据地块大小稍作调整。 5.3 定植 5.3.1 定植时间 定植可在春季2 月~4 月和秋季9 月~11 月进行,以秋季定植最好。 5.3.2 定植密度 种植采用60 cm×60 cm的株行距定植,第3年隔行移去1行。 2 DB53/T 999—2020 5.3.3 定植方法 选择穴植或开沟种植,种植穴(或种植沟)的深度视苗大小而定,以略大于植株根系为宜。在定植 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 倍~800 倍液浸泡根部2 min后定 植。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6.1.1 6.1.2 6.2 一年中耕 3 次~4 次。生长前期宜浅耕,生长中、后期适当加深。 采用人工除草。 灌溉 6.2.1 采用滴灌带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每次浇水时间 40 min~60 min,当土壤含水量低于 50% 时,应及时补水。 6.2.2 缓苗期及花期前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 60%~70%。其它时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 50%。 6.2.3 在植株定植至成活,及在植株生长过程中的现蕾、抽穗至初花期应及时浇水,不能受旱。 6.3 施肥 不同生长时期施肥方法见附录 A。 6.4 整形修剪 6.4.1 种子苗生长到 5 cm~8 cm 时摘心。 6.4.2 花期过后,及时修剪。 6.4.3 秋季,应剪除干枯枝、病虫枝、瘦弱枝、衰老枝,将植株修剪成半球型。短截营养枝,促发新 生枝。 6.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见附录 B。 7 7.1 采收 采收时间 盛花期采收,最佳采收时间段为13:00~16:00,雨天不宜采收。 7.2 花茶制作采收 收割花序,放在晾花棚内薄层摊开, 厚度不超过30 cm,并经常翻动。 7.3 干花束制作采收 以花枝的完全长度进行收割。应整理成捆,倒挂在通风避光处干燥。 7.4 精油提炼采收 3 DB53/T 999—2020 花穗开放70%~80%时采收。一般以花序的最低花轮以下5 cm~10 cm收割。采收后应及时加工。 4 DB53/T 999—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不同生长时期施肥方法 A.1 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方法见表 A.1 B 表 A.1 不同生长时期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 施肥期 施肥量 穴肥 薰衣草在移栽时除了大田施 定植时,应按规定的株行距挖穴,穴一般挖深 40 cm、宽 50 cm 的定 用基肥以外还能进行穴坑施 植坑,每坑施入 300 g 腐熟有机肥(最好是牛粪、鸡粪和油渣)加 10 肥 萌芽期即萌动发芽生长期 g 过磷酸钙作底肥,与土充分混匀。 2 月在花芽萌动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500 kg/667 m2,过磷酸钙 10 kg/667 m2,尿素 10 kg/667 m2,钾肥 5 kg/667 m2,距苗侧 10 cm 处施入,施肥深度 8 cm~10 cm。 现蕾初期即花蕾刚萌发时 4 月中旬。追施尿素 8 kg/667 m2,过磷酸钙 10 kg/667 m2。 收花后施抽条肥 时间为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追施尿素 5 kg/667 m2,过磷酸钙 10 追肥 kg/667 m2,钾肥 5 kg/667 m2,。 叶面肥 秋末即进入越冬期 每 667 m2 施 500 kg 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返青期、现蕾初期、开花前期、 每年喷施 4 次~6 次,磷酸二氢钾 0.2 kg/667 m2。 收花前、收花后、秋条成熟前 喷施 5 DB53/T 999—202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B.1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表B.1 表B.1 病虫害名称 根腐病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调控措施 化学防治 1. 春季植株返青后陆续干 1. 选取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的壤土 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400 枯死亡,剖检病株根部可见 田块种植; 倍~6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 维管束大量坏死; 2. 种苗须采集无病田枝条留种,并 剂 500 倍~800 倍进行灌根或叶面喷 2. 感病株春季可见正常返 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处理种苗; 施。 青,现蕾至开花初期花束出 3. 栽植时起垄要高,采用滴灌; 现萎蔫,逐渐开始不断落花 4.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秋后剪 直至全部脱落; 去枯死的老枝、病枝,修剪幅度不 3. 秋季部分枝条仍能正常 宜过大。 萌发新芽,但植株根茎部也 可见维管束大量坏死。 叶螨 1. 为害薰衣草的叶,刺吸汁 1. 入冬前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1. 初期,用 0.26 %苦参碱 1000 倍液 液,使叶片失绿,出现枯萎 2. 早春和冬前清除田埂、沟边、路 均匀喷施; 干黄的锈斑; 旁的杂草,破坏叶螨的生存场所; 2. 大面积发生时,用 20 %三氯杀螨醇 2. 导致薰衣草无法正常开 3. 合理轮作; 乳油 1000 倍~2000 倍液,或 1.8 % 花抽穗。 4. 在薰衣草的不同生育期科学施 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4000 倍液均 肥,促进薰衣草健壮生长; 匀喷雾,能有效地减少叶螨的虫口基 5. 结合农事操作,加强水肥管理。 数,防治效果较好。 叶螨危害高峰期为 7 月~8 月,其 间应适时滴灌,调节农田小气候, 可有效抑制叶螨的危害。 沫蝉 根结线虫 1. 以若虫吸取薰衣草枝条 1. 每年 7 月~9 月,在薰衣草田安 1. 8 月下旬或 9 月上旬,产卵之前, 和花序的汁液,造成植株发 装黑光灯诱杀成虫,灯距地面 1.5 m 可进行化学防治; 生生理干旱,影响生长; 左右,灯距 800 m; 2. 药剂可以选择 5 %锐劲特 1500 倍 2. 传播一种菌质病,导致薰 2. 在成虫期用捕虫网捕捉成虫直 液,或 2.5 %溴氰菊酯 1500 倍液。 衣草凋黄、枯萎。 接烧毁。 1. 植株表现为花叶、矮化、 1. 对土壤进行药剂消毒,夏季翻晒 1. 每 667 m2 用 10 %的灭线磷颗粒

pdf文档 DB53-T 999-2020 薰衣草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999-2020 薰衣草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999-2020 薰衣草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999-2020 薰衣草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1:49: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