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31 三 DB4602 亚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602/T 9—2019 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 2019 - 10 - 23 发布 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布 DB4602/T 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海南省标准化协会、 三亚市热带作物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廷秀、周文忠、万三连、黄家将、李伟、金佳佳、张华云。 I DB4602/T 9—2019 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龙果种植的术语与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育苗、植前准备、定值、水 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亚火龙果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尾 火龙果开花后尾部黄色部分。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高在1 m以下地块建园;园地土壤pH为5.0~7.5, 且疏松透气,有机质丰富的沙质壤土为宜;园地地势平缓,坡度不宜大于20°。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2 4.2.1 园地规划 小区 2 2 按同一小区的坡向、土质和肥力相对一致的原则,将全园分为若干小区,一般以1 hm ~2 hm 为一 小区,小区设计以长方形为宜。 1 DB4602/T 9—2019 4.2.2 道路 根据果园的地形、地势以及面积,分别设立主干道和支道。主干道宽4.0 m~5.0 m,支路宽2.0 m~ 3.0 m。 4.2.3 排灌 总排水沟深宽0.8 m ~1.0 m×0.8 m,支沟深宽0.5 m×0.6 m,每行开畦沟宽0.4 m。采用水肥一 体化系统,喷灌、滴灌等方式灌溉。 4.2.4 附属设施 修筑完备的蓄水池、排灌渠、水肥池、配电室及附属建筑物等设施。 5 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优质、抗性强、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6 育苗 6.1 苗圃地选择 应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日照充足的地块。 6.2 苗床准备 土壤深翻曝晒5 d~7 d,耙细起畦,畦高20 cm,宽80 cm~100 cm,畦间留宽40 cm的小路。扦插 基质应疏松、透气,含沙量为40%~50%,基质湿度应保持含水量在10%~15%。 6.3 插条选择与处理 选择3年以上生长结果率高的植株,从母株上密枝部位割取无病虫害,芽接饱满的壮枝。然后截成 长30 cm~60 cm的小段,待伤口风干后进行扦插。 6.4 苗床管理 扦插时用小铲挖5 cm深的穴,将插条入穴扶正,回填熟土;苗株行距2 cm×10 cm。育苗初期保持 通风,遮阴避雨,植后7 d浇第一次水。 7 植前准备 7.1 整地 整理园地,清除杂草、树木及其他有碍耕作的杂物,深耕细耙。每亩施有机肥3000 kg~4000 kg, 加生石灰80 kg~100 kg, 作为基肥与土混匀后起畦,畦高于地面15 cm~30 cm。 7.2 7.2.1 支架选择 钢架篱壁式 2 DB4602/T 9—2019 使用1.6 m长的DN20钢管,每三支钢管交叉成为一组支架,支架底端钢管斜插入土0.4 m,留于地上 1.2 m,在交叉处用不锈钢丝绑紧或用螺杆固定;每组三根钢管支架中间设由两根钢管组成交叉支撑架, 间距2.5 m~3.5 m,支架上方交叉处设钢索连接并扎紧。沿行钢架之间在上中下三个部位牵引3条铁丝。 支架简图参见附录A中图A.1。 7.2.2 水泥柱单柱式 水泥柱规格为10 cm×10 cm×210 cm,将柱埋入地下50 cm,留于地上160 cm。在水泥柱顶端5 cm 处预留2个对穿孔,用两条直径1.2 cm~1.5 cm、长50 cm左右的钢筋穿过形成十字架,上面安置一个圆 形钢架或其他材料,用于火龙果茎攀附其上。支架简图参见附录A中图A.2。 7.2.3 水泥柱篱壁式 水泥柱的规格和埋设方式与水泥柱单柱式相同,在水泥柱顶端预留的对穿孔处将两柱之间用钢索连 接成行并扎紧。沿行水泥柱之间在中下两个部位牵引2条钢索用于茎的攀缘。支架简图参见附录A中图 A.3。 注:水泥柱可换为DN65钢管。 7.3 立杆 篱壁式栽培法每亩立竹竿等杆600~800根,间距25 cm~30 cm。 7.4 水管铺设 7.5 7.6 7.7 7.8 结合周围条件,遵循正、平、直的原则,使管道长度最短。 对于坡地,主管应垂直等高线布置,若条件不具备,应布置在等高线的高位。 支管应平行等高线布置,使同一支管上压力平衡。 管路不宜穿越建筑物和道路等,控制阀沿道路布置。 8 定植 8.1 定植时间 全年均可定植,以3~4月为佳。 8.2 种苗选择与处理 选择品种纯正,种苗基肉肥厚,茎高30 cm~60 cm,无病虫害。 8.3 定植方法 离壁式支架定植方式一杆一株或一杆两株,行距2.5 m~3.0 m,株距20 cm~30 cm;单柱式支架定 植方式柱行间距2 m×2.2 m或2.0 m×2.5 m,每亩130~150根水泥柱,每水泥柱种植4株,株距20 cm~ 30 cm。定植时应浅种,定植深度为3.0 cm~5 cm,定植后淋透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 8.4 覆膜 及时清除畦面杂草,在畦沟覆盖防草布,防草布距离植株60 cm~80 cm,畦面覆盖木屑、树皮、秸 秆等。 8.5 保苗、补苗 3 DB4602/T 9—2019 定植后视土壤湿度3 d~5 d浇水一次,湿透土层20 cm,成活后,视生长情况调整浇水次数。发现 缺株、死株,应及时补苗。 9 水肥管理 9.1 灌溉 遇干旱应进行灌溉,雨季应及时排水;土壤湿度保持70%~80%,根据土壤湿度灌水。 9.2 施肥原则 肥料的使用参照NY/T 394的规定执行,提倡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 量化肥。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参照NY/T 227的规定执行。 9.3 施肥方法 9.3.1 幼苗期 以有机肥、复合肥为主,多次少量。推荐施肥方法:定植后长出新芽10 cm时淋施沤制的有机液体 肥,如海藻肥、腐植酸肥等500~800倍液,加高氮复合肥每亩4 kg~5 kg,每10 d施一次。 9.3.2 结果期 9.3.2.1 追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多元素复合肥,以大量元素为主,配合施用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推 荐施肥方法:每年4月、9月每亩每次施有机肥2000 kg~4000 kg,高钾复合肥20 kg~30 kg,开沟埋施。 9.3.2.2 幼果期 7~10天施肥一次,施沤制的有机液体肥500~800倍液,加高钾复合肥800倍液。 9.3.2.3 果实膨大期 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核苷酸或氨基酸等叶面肥。 10 整形修剪 10.1 幼树 及时疏除基部侧芽,留1个壮芽引其攀缘生长。枝条长至架顶15 cm~20 cm 截顶,每批选留2~3 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枝条,自然下垂至离地30 cm 截顶培育结果枝。 10.2 结果树 每批果采收后,剪去衰老枝、病虫枝、干枯枝、细弱枝及交叉过密枝,使整个树体通风透光。根据 种植密度保留枝条数,每亩保留10000~12000条,主干架下部分枝全部疏除,架上部的新枝适当疏剪, 每一老枝上保留2~3个生长健壮的新枝。 11 花果管理 4 DB4602/T 9—2019 11.1 疏花蕾 当花蕾直径约2 cm时进行疏花蕾,疏去过密和发育不良的花蕾,每结果茎保留下2~3个花蕾。 11.2 摘花尾 开花后4 d~5 d,摘除花尾。 11.3 疏果 摘花尾后5 d~7 d摘除病虫果、畸形果,对坐果偏多的茎进行人工疏果,同一结果枝每批次留1~2 个果。 11.4 套袋 采果前7 d~10 d套袋,套袋选用尼龙网袋或纸袋。套袋前对果园喷施1次杀虫杀菌剂。 11.5 补光 单柱式栽培法,每单株上方设置一枚补光灯;篱壁式栽培法,每行间距约1.5 m~1.7 m设置一枚补 光灯。挂灯高度80 cm~100 cm,10月上旬~次年2月下旬,采用15瓦红蓝光LED补光灯,每日夜间补光 约3 h~4 h。 12 病虫害防治 12.1 防治原则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注意保护天敌。综合运用农业防 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化 学农药。 12.2 农业防治 选用健康种苗;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 植株抗病虫能力;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磷、钾及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提高植株 抗逆性;及时剪除病虫枝和病害果。 12.3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诱杀害虫,配合使用黄、蓝粘虫板及引诱剂,采用果实套袋,防治病虫害。 12.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害虫。 12.5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选用品种、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 、NY/T 1276 的要求,禁用国家和海南省颁布禁止使用的农药。 12.6 火龙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火龙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 5 DB4602/T 9—2019 13 采收 当果皮转色后5 d~7 d或夏天摘尾后30 d~35 d,冬天摘尾后40 d~45 d,果体鼓胀浑圆,果顶盖 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即可采收。采收时,按同一花期结的果,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带部分茎肉。采收 搬运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曝晒。 14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相关内容,并保存2年以上, 以备查阅。 6 DB4602/T 9—201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支架简图 图A.1至图A.3给出三类支架的简图。 图 A.1 图 A.2 钢
DB4602-T 9-2019 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 三亚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1:44:33上传分享